信息时代,各种数据扑面而来,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选择犯难,信息发送者对如何stand out也颇感棘手。图像化,动画化,较传统纸媒更加生动,让‘报表’活起来,成为拉近观众与数据的一个新选择。这次所包含的几个短片《BBC Knowledge-Eat Up Brain》《Janpan, The Strange Country》《Transparency《Did You Know?》都属于以输出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报表’动画。它们外观上显得中立,作者的倾向性暗隐其中,但无论如何作为更直观更形象从而更有策动性的宣传模式,在未来会越来越普遍的出现在科文、政治等场合。艺术与实用如此贴近,如果你的老板足够开放,何不考虑做段‘报表’动画给他/她个惊喜。

 

BBC Knowledge-Eat Up Brain》是09年BBC-Knowledge Channel的一则宣传片,转换成本土概念差不多就是CCTV-10为了不让观众换频道而送上的小广告。《Japan, The Strange Country》是日本设计师Kenichi Tanaka的毕业作品,内容完全是标题的字面意思,你可以想象它是CCTV-4《走遍中国》的短片动画版。《Transparency》讲述当代美国的犯罪构成及发展,取名‘透明度’是因为它披露的是有些小神秘的内容,究其原因是大多数行为规范的人不会去关注,还是它有点家丑的性质,就不得而知了。如果有对应的本土节目,那应当出现在CCTV-12。《Did You Know?》是鞭策美国教育人士与时俱进,学生努力拼搏的公益广告,将‘21世纪乃充满机遇的天翻地覆的时代,不改变就落后’的口号大力呼出。真的,我建议CCTV-少儿频道出个类似的山寨版,各个学校领导训话之前播放一遍。

尽管几则短片内容各异,类型也不同[1],它们共有两项主要特征:数据实体化和放大细节。目的是让观众对所传达的数据更有体验感[2],一则2min的‘报表’短片所包含的内容或许没有普通人2min阅读的信息量多,却留给人更深刻的印象。显然作为广告艺术,一击‘Shock’与一打‘不痛不痒的叫卖’,前者的威力大不少。

‘报表’动画某种意义上可看做是‘观念艺术’的反面。1960-70年代,观念艺术兴起的时候,强调打破传统艺术和经典现代主义艺术对观念的定义。其最突出的方式为采用语言代替造型技巧,语言的形象就代表了语言的内容,例如为表达‘大’就在墙上写一个醒目的大尺寸的‘大’字。而‘报表’动画则用画面重塑语言的概念。二者不过是‘用一种形式表达另一种形式’这个核心的不同表征罢了。

或许你会说纠结于艺术的分类,不如直接关注其效果。的确,效果是评价的终极指标。举一个慈善募捐的例子,曾有家知名机构[3]在印度洋海啸后做过这样的调查:一段拍摄灾难中成为孤儿的孩子受苦的视频和一则登载在报纸头条的该地区人员财产损失数目的新闻,哪个会打动你捐款给这个地区重建。大多数人会被前者打动掏腰包,而被数字打动的人要少得多。那份报告把结果归因为现代社会对数字的麻木。如果当时也有‘报表’动画去募集,或许‘对数字的麻木’会所改观。无论你是多么pure的效用主义者,也得承认新的艺术形式总能开拓一片天地从而实现更优的效用,这就是‘形式’的威力。

 

左:《Japan》讲人口密度(《Did You Know》采用了类似的做法)| 中:《BBC》讲满月和半月的亮度差别 | 右:《Transparency》讲监狱财政投入和教育财政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