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片名取自原著,2003年的雨果奖得主《Caroline》,大陆译作《鬼妈妈》,台湾译作《第十四道门》。

关于原著作者尼尔.盖曼(Neil Gaiman),我懒得转抄网上对他的赞美之词,这个获得3次雨果奖,1次星云奖,2次布拉姆·斯托克奖,1次世界奇幻奖的作者,说他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奇幻作家之一也不过分。在进入正题前,我想先介绍他的一个短篇童话绘本《墙壁里的狼》(The wolves in the walls

《墙壁里的狼》里有一个敏感的女主人公Lucy,她发觉家中的墙里有狼群在窥视人的生活,然而其他家庭成员(父母,弟弟)对她的发现实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直到狼群破墙而出,毁了他们的平常。之后Lucy率领家人赶走了霸占房子的狼,就在一切似乎平静下来后,Lucy又发现墙中藏匿了新的动物——大象。

这个ms荒诞的故事,其实讲的是人们畏惧‘危机’的心理,危机以‘狼’‘大象’的形式出现,它们蠢蠢欲动,发出声响,人们听得见,却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因为他们认为一旦‘危机’爆发就不可挽回。逃避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解决的方法只有赶走‘狼’。赶走墙中的狼,在书中被视作令人人惊叹的勇敢行为,暗指直面惨淡的生活所需的勇气。讽刺的是,狼的风波过去,当大象冒出来时,人们又捡起装聋作哑的态度。末尾,Lucy的宠物猪对她说:I’m sure they will find out soon enough,就道出生活里颇为无奈的怪圈,人们不从过去吸取经验,克服了一次困难,就希望生活可以从此一帆风顺,结果就像书中暗示的那样:大象的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糟——And they did。

从这个很小的短篇中,可以看出盖曼的童话元素:敏感的小女孩、疏离的家庭、不断积累终将酿造灾难的家庭危机。

回头说说由福克斯发行,09年2月开始大面积上映的《鬼妈妈》。与梦工厂以及迪斯尼的作品不同,它偏向于哥特风,与07年华纳兄弟发行、蒂姆.伯顿指导的《僵尸新娘》风格更相似一些。或许是这些发行商较更偏向于低龄观众的迪斯尼等发行商,尺度更加宽松的原因。

故事从性格有些别扭的女孩子Coraline随父母搬家到一所老房子开始。双亲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女儿,附近的邻居都是些古怪的人:养老鼠的杂技演员、姿色尽衰的前交际花姐妹、唯一同龄的玩伴是个毫无魅力的雀斑男。如此低迷的气氛下,主人公意外发现一闪神奇的小门,每晚通过它可以进入一个心想事成的镜像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存在——妈妈,爸爸,交际花,etc,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比现实中有趣得多,除了所有人的眼睛变成了纽扣,生活简直是完美的。当这个所谓的理想世界的主人‘纽扣眼睛的鬼妈妈’开始向索要代价时,Coraline从这个阴谋中惊醒。但她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回到真实世界那么简单,她的父母被囚禁,必须回去与策划了这场阴谋的‘鬼妈妈’智斗。

看情节是不是让你联想起另一部少女拯救父母的动画大片《千与千寻的神隐》?两个女孩开始时都对新生活持抵触情绪,她们远离过去的朋友,新的开始对她们来讲并不怎么有趣;当她们遇到麻烦时,又都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毫不畏惧的承载艰难的任务;都有一个反面角色决定了女孩的出路:《鬼妈妈》中是因为孤独而搜刮小孩做成玩偶的鬼妈妈,而《千与千寻》里则是贪婪的汤婆婆。和千寻相比,卡洛琳摆脱困境要容易的多,她不需要烧炉子、洗澡盆,她陷入危机是因为自己的失误,把天上掉馅饼的完美生活当做现实的替代;《千与千寻》里危机的制造者则是贪食的父母,小千完全是在给父母料理后事。

尽管有许多类似之处,两部电影的故事架构截然不同。《鬼妈妈》有着明显的欧美色彩,例如鬼妈妈给Coraline创造了三个奇迹,和圣经中摩西、耶稣不断创造奇迹一脉相承,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希腊神话三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向帕里斯准备了三个神奇的许诺,总之奇迹的诞生和人类的欲望/贪念联系在一起。故事中摆脱奇迹的方法也承袭了欧美的传统——智斗,其祖师爷又都是希腊罗马神话,最经典便是奥德修斯如何施展智力,从而摆脱了独眼巨人、喀耳刻等一系列麻烦。《千与千寻的神隐》则是典型的和风,误入异世界的普通人,通过辛劳的工作,加上一些离奇的经历,终于得以回到现实世界。虽然都是神隐题材,基调和节奏的差异却很大,哪个是东方的,哪个是西方的,不用通过语言也可以鉴别出来。但是论点最后都落脚于直面人生:《鬼妈妈》的结尾卡洛琳和父母开始了新的生活,他们料理花园,让日常变得美好;《千与千寻》的结尾小千不再回头,和父母走出隧道,迎接新的篇章。两者意义上的共通之处:抱怨现在,不如创造未来,便是所谓成长。

最后说一下《鬼妈妈》中隐藏的经典:

细节1:哈伯. 杰姆士. 詹帕的《奥德修斯和海妖》,以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为背景创作。讲述的是奥德修斯返乡,用蜡封住耳朵,防止被海中塞壬的歌声诱惑的故事。画作里的海妖作为牺牲者出现,水手和奥德修斯以恐惧的心理面对她们爱的表达。在电影的第三个奇迹中,作者用肥胖的前交际花恶搞了这幅名画。

细节2: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作,以色彩之明丽,线条之优美,成为波提切利标志性的代表作品。描述了维纳斯从海洋泡沫中诞生的情景,春神花神为她送上祝福,这位新生的美神脸上却露出淡淡的忧郁。同样是在电影的第三个奇迹中,另一位肥胖的交际花扮演了维纳斯的角色

在影片的三个奇迹中,交际花的这个部分是最为用心的。两位交际花上演了一出戏,用她们丑陋的形体表演了一场女妖和女神为了吸引俗世的男人而进行的争斗。最后以闹剧收场,表现出这种争斗的无意和可悲。

细节3:戏剧落幕处,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极为著名的台词:“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用以表达哈姆雷特对人类美德的赞美,和对人类所持的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态度。用这样的结尾来反衬之前的闹剧可以说体现了作者的人本主义思想。

细节4:梵高的《星夜》,这幅画中的经典螺旋星空,也被本片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