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欲分享美国2010年人口普查的公益广告,但肘子在Buzz上分享的《Japan-The Strange Country》让我联想起《Did You Know?》系列,二者都是用数据化的简单符号来实现冲击性的传达,于是心血来潮,转而改写《DYK?》

 

尽管《Did You Know》使用数字偏多,而《Japan-The Strange Contry》更倾向于图表,二者的目的与手段均相仿:即收集大量数据,筛选出代表性、趋势性的内容,再以报告的方式呈现,让人思考一些重要但往往被忽略的问题。随着人们对待信息趋于理性,以‘数’服人的宣传迅速增加,与《DYK?》&《Japan》同类型的短片愈来愈多。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量指数型暴涨,现代人类对‘数’的敏感度越来越低。如何让数据更直接,更震撼的触动观众,亦成为视频制作者必须花心思考虑的问题。《Did You Know?》的版本升级史,恰好展示出符号化风格如何步步为营走向成熟的,或许对从业者有所帮助。

《Did You Know》是美国两位教育工作者Karl Fisch和Scott McLeod领衔制作的短片系列,1.0版本出现在2006年8月,仅仅是科罗拉多一所高中的职员(供职的学校仅150名学生)所做的教学PPT,目的是探讨如何让学生在21世纪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简单的蓝黑背景上写满文字和数据,唯一的修饰就是重点词加高亮,播放时长6:06min。伴随逐渐高涨结尾处爆发的音乐,不难想象出语重心长的老师如何在此番前戏过后教导学生。2007年6月的2.0版本,效果大有改观,通过图表(饼图、条形图)让观众对数字有更明确的感知。但图表的配色选择以及低对比度、New Age配乐、持续8:19min的慢节奏,均给充分突出数字力度制造了障碍。2008年制作的3.0大大超越2.0,具有催促意味的配乐和黑红白形成的强烈视觉感只是部分原因,更关键在于图标表达的改革:用实物化阵列化的图表显示数字,用实际的时间来表达时间,Size的庞大、Contrast的剧烈、Developing的速度不再是一纸空文,而是真真切切的。将1.0/3.0介绍中国人口之多的部分排列在下方,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更有效,就显而易见了(2.0没有这部分内容,只有新生儿出生数目的比较)。

《Did You Know?》还有个副标题叫做‘Shift Happens’。实际也如此,以短片中引用的Myspace为例:1.0时,这个虚拟国家为世界第11大国(介于日本和墨西哥之间);2.0时,它上升为世界第8大国;3.0时,这个排位已至第5,仅次于印度尼西亚,高于巴西。Google的搜索量则从1.0的2.7Billion/month骤增至3.0的31Billion/moth。这些数据的变更已使得Shift跃然纸上,但还有些Shift则在纸外发生着。前文已经提到过,该片的1.0版本不过是份业余PPT,只要有数据(这些数据也不难获得)电脑新手便可做出来。K和S争取到媒体创意公司XPLANE的帮助推出了2.0,此时短片已经有模有样了。2.0的反响不错,所以3.0的时候,Sony/BMG成为主赞助商,短片里没有为Sony品牌打广告,但是增加了一段与网络音乐被非法下载相关的内容,既给Sony音乐发了声,又没破坏短片的教育主题。至始至终,K和S都坚持《DYK?》是着眼Education的公益短片,除了主流视频网,作品亦会发布在TeacherTube和Dangerously Irrelevant等以教育为内容的网站上。它的公益性质丝毫没影响其流行度,2009年9月,由知名经济学杂志《The Economist》资助的《Did You Know? 4.0》发布。同样的,视频里没有一句话谈到《TE》(除了片尾的来源列表),但它采用了杂志风格的便条道具。

从《DYK?》1.0到《DYK?》4.0,你体会到什么?其诞生过程的变化本身就是个Shift!正如4.0展示的那样,尽管网络带来许多新问题,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显然得到巨大推进:平民不仅仅可以给自己的志愿贡献更多,也拥有更多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梦想的机会。这意味着财富会被更有效率的创造,而且是更加快乐的过程。谁能想象‘穷小黑’奥巴马可以在总统大选中胜出?至少麦凯恩不能。谁能想象两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3年间能吸引到Sony和The Economist给自己的作品赞助?谁能想象一个国家的小孩被教育以世界发展的潮流,并昭之利弊?至少兲朝不能。

 

本文主要参考来源:ShiftHappens Wiki

如果他们的发言与你有共鸣,可以点击上方链接了解更多

Because we are educ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our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are going to be somewhat America-centric. However, we believe that the themes of Did You Know? are global in nature and apply to schools and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 We want all children to be successful. We do not view the growing importance of India and China as negative but rather as additional opportunities for everyone in the world. We do not mean to gloss over the very real issues that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and China face, and we recognize that globalization and “flat world” factors have downsides just like other societal shifts. We prefer, however, to focus on the positive benefits and on doing what we can to help children learn and grow so that they may become successful digital, global citiz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