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酿酒人』原名『藏人』,尾瀨朗著,2006至2009年间连载,一共十卷。故事发生在松山的小酒藏和小居酒屋。男主角是有日本血统的美国人哥罗特,怀着再现外曾祖父野田勇造所酿之酒「神在」的愿望来日本学习酿造清酒。女主角是小野寺节子,居酒屋「绫香」的继承人,目前是服务员兼帮厨。二人所从事的都是体力活占很大分量的工作。对于光顾居酒屋的上班族,他们是忙碌于背景中的制作者和服务者。『藏人』聚焦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写他们如何以繁重的工作为事业,在其中追梦,苦中取乐。

会传染的梦想

没有酿酒从业经历的哥罗特想要亲手还原的「神在」,是日本酒中的生酛。「生」既采用自然培育出的天然乳酸菌进行酒母(酵母)的制作,是最古老的清酒酿造方法,区别于现代的在麹米中添加市售乳酸培育酒母速酿。因为没法借助外来的乳酸提供便捷的无氧无菌环境来繁殖酒母,生酛酿造的时间是速酿的两倍,并且要花费额外的大量劳力。繁复的环节给酿酒增加了难度与变数,然而一旦成功,酒品比速酿更丰富醇厚[1]。酿造出优秀的生酛对经验老到的杜氏亦是挑战,尚是新鲜人的哥罗特将目标定位在这样的高度,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哥罗特品尝生酛后大受感动「味道好深邃」 用木棒棹米,促进蒸米、麹米和水混合搅拌,加快淀粉糖化和乳酸菌的作用,又被称作「山卸」

对哥罗特酿造生酛的成功率,众人如此评估。「把米卖给哥罗特,就等于买彩票啊」——山田锦种植者胜弘。「靠你自己,顺利酿造生酛的成功率是一成(中略)如果得到神的眷顾,就有四成」——前藏主高松。大家知道风险很高,却都不断尽心帮助他。这当中有一部分是主角光环的特别对待,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用尽全力的追梦姿态感染了身边的人。

哥罗特当初请求阿宏允许他在岩下酒藏工作、学习酿酒,众人都觉得他胜任不来。认为他至多干几天便放弃,制造出旅行回忆后便会离开日本。酒藏中的工人与杜氏不懂英语,收他作同事也是勉为其难。尽管他干劲满满,待人热情,藏人们却心想他过不了多久便会干到讨饶,知难而退了。然而哥罗特用实际的坚持证明了自己不是说大话的轻浮之人。第三卷中他向胜弘表示自己重建酒藏的决心并非一时意气,接受了对方随口说的二十五亩插秧挑战。连战三天,最后一天还是冒着大雨,一人插完一片稻田。面对质疑时,在酒藏工作不顺利被批评时,他的内心并非铁板一块、难以撼动,也是一遍遍确认着走下去的。「嫲嫲(奶奶),我在这里能够做到什么?这里真的是我该生活的地方嘛?还是,我只是…逃避到这片土地…只是抱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赖在日本不走。」雨中插秧的哥罗特这样想道。勇于迎接挑战的表象之下是藉由挑战说服自己,于劳动中获得信念,在放手拼搏的果实之下步步前进。

完成插秧挑战的哥罗特「从我心中涌出怀念的心情。我亲手创造了这片美丽的日本风景」

日本酒藏的规模在二战前达到鼎盛,合计八千多家,战时企业整顿,到了战后剩下四千家。由于西洋酒的冲击以及年轻一代暂新的就业志愿,剩余的酒藏中又有将近半数处于休业状态。漫画中有两位老人出镜,杜氏庄司建作和酒藏大姐瑛夫人,一位曾长年在野田酒藏供职,一位是高松酒藏的后代。但这两家几百年历史的酒藏,一家已经被拆了,另一家亦歇业要被现任藏主卖掉。「酒藏好像牙掉了般每年在消失,日本酒已没有未来。」在悲观的产业背景下,重建酒藏的志向乍一听像骑单车上月球般不切实际。年轻的哥罗特却不畏惧现实的骨感,立志高远,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向梦想靠近的速度虽然缓慢但是坚实。他那忠于梦想,身体力行的朝气对周围人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庄司和瑛夫人不消说将对过去的怀念孤注一掷地投射在哥罗特身上。年轻人如阿宏、节子、真奈美也受到激励,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力争上游、与他人比试高下。

阿宏作为岩下酒藏的专务和未来的继承人,扛住和父亲意见相左的压力,作出提高纯米酒产量的大胆改革。他不愿屈服于短期利益,不满足将家业定格为迎合消费市场而专门制造添加大量酒精的普通酒的毫无个性的酒藏。酿造出让人喝了会感动而不只是能喝醉的酒是他的志愿。他曾因看见自家的酒在居酒屋菜单上连品牌都没被写出来,只是「日本酒」三个字带过而大受打击;也曾因新酿的纯米「冠月」被点出缺乏方向性而心存不甘。酒藏专务初哥的他将这些都化作动力,带领着众人和岩下本家酒藏走出新的道路。节子也是,没有被酒馆老板安本严厉的批评击垮。她正视不足、去对手居酒屋和饭馆观摩学习,每天的日常工作中也不断总结经验、精进烫酒和搭配的技艺。她的心态从过去的不得不在家帮忙,转化为要学习酒与饭菜的知识、提升服务理念与质量、让「绫香」不输给其他店。继承者们背起守住家业的重责,固然自我的决心最是关键,但人生处于迷津、四顾心茫然的时候,恰有同伴一并前行相互支持是多么大的鼓舞啊。梦想会传染,身边有一对奔向梦想的长腿,自己的双腿也不由自主地动了起来。

哥罗特、阿宏、节子三人互相勉励

酒文化是小酒藏的生存之道

借阿宏之口,漫画说出了小酒藏在现代社会的窘境「自从放宽了酒类贩卖的规管后,大家在便利店或超级市场也可以买到酒。如果以价钱与大厂商竞争,我们是没可能赢。」没办法在廉价酒的领域抵御量产的大厂,只能改走品质路线,也就是生产不兑酒精的纯米酒。纯米酒产量低价格贵,是同体积烧酒的两倍或者更高,不容易卖又是道难题。倒闭的高松酒藏也曾做出和阿宏一样的尝试「努力酿造虽然量少但优质的酒,但销路并不如理想增加。」纯米酒的产量只占到日本酒生产总量的百分之十四,安本戏称它是很特别但没有人认识的酒。没有大众了解,再好的酒也只是一潭死水。推广酒文化尤其是好酒文化,改善酒类的消费习惯,才能让小酒藏生存下去。

『异乡酿酒人』不止写酿酒人的日常,也写居酒屋、酒馆的日常,去生产酒米的稻田插秧、酒友们组织的小型酒品评鉴会、酒藏为推广产品举办的宴会等等均有覆盖。从酒的原料到酒的生产再到酒的贩卖以及酒的消费,酒文化的传播需要各个环节上的爱酒人士合力才能做到。「文化传播」看起来概念宏大高不可攀,其实只要在生活与工作中多上心留意,与同好常探讨切磋就能达成。

节子与「菖蒲厅」的诸位交流心得

就拿节子的经历来说吧。她小时候很讨厌醉酒汉传来的笑闹声,父亲过世后以杂役的态度在「绫香」工作,不怎么喝酒,对酒的了解也是贫乏可怜。头次来「绫香」点菜喝酒的安本当她是兼职的高中生,评价起来也毫不客气。「酒开瓶后,日子一久就会开始劣化。我喝的就是最后剩下的酒。那个已经开瓶了好一段时间吧!还有,对于那是什么酒,适合配合什么料理也答不上来,酒会很可怜。」一席话叫节子醍醐灌顶。她从品酒开始增加对酒的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锻炼出属于自己的烫酒技术,能根据对酒的判断选择最佳的烫酒方法,再到后来成长为对自家所售品牌知其一也知其二,对酒与饭菜的搭配有独到心得的人。品酒行家安本一路上给节子、哥罗特、阿宏许多中肯的建议,是导师一般的存在。他的店只卖纯米酒,这份执着也是受到酿出好酒的藏主影响凝聚而成。只要每位从业人员都热爱酒,酒的魅力便能从酿造者那里一环接着一环地传达给客人,这就是最朴素的文化传播啊。

安本对纯米酒的未来保持乐观

『异乡酿酒人』在本篇中探讨酒的口感,每卷结尾还有安本酒馆小栏目,推荐各类清酒,详述它们在不同场合下的味道。写作本文时,浏览到广岛上的小酒藏「天寶一」介绍他们的酿酒精神「清酒应当是让食物更加美味的好伙伴」非常接地气的理念让人喜欢。

到了第八卷,漫画又在酒的味道之外提出酒的风味。小时候看电视播放的酒广告觉得用词玄乎,难以信服。比方说五粮液迎宾酒「因势而成,蕴势而生,国风精粹,神韵天成。」我怎么也搞不懂如何能喝出全然不在味觉范围内的意境。哥罗特和我有相同的疑问。「『神在』是什么味道?」老杜氏庄司回答「我不大记得味道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中略)没有其他酒可以像『神在』带出生酛的风味。生酛的好不在其味道,而是风味。」哥罗特追问味道与风味的区别,庄司觉得解释起来很麻烦,放了个响屁作罢💨 哥罗特又去问节子,她回答「味道是舌头的感觉,风味是心里的感觉。」喝着熟悉的藏人酿造的酒,她感觉「好像慰藉人心的温柔中,有着可以依靠的钢劲。」这番女性化的体悟一定是基于对酿酒和酿酒人的认知而得到的吧?由老主顾们组建的「绫香会」,大家从各自独酌到聚众同享,也讶异的发现对酒的理解比以前有所提升。所谓「风味」就是在传播酒文化的过程中所有感受的提炼吧?

欢笑的「绫香会」一众

同样是在写作中浏览到一家日本酒藏网站,特意将「清酒知识」的栏目摆在头条,跟「公司介绍」与「产品介绍」一样显眼。赠言「知道的越多,爱的就会越多。」看完漫画后的我对此深表认同,对该企业深谙文化传播之道由衷钦佩。

结语

『异乡酿酒人』里有不少关于清酒的小知识,跟劣等的知识型漫画不同,漫画家重在讲故事而不是堆砌材料,所以读起来没有压力。不过根据一些评酒人士的说法,作者对清酒的喜好已经比较老派了。叙事与画风写实稳重,虽然没有能深深刻在心头的惊艳场面或是戏剧性情节,阅读后那种充实安定的感觉也不错。主角们的感情线着墨不多,集中的段落是第三卷的『嫁岛』和第七卷的『镜池』,都很有日本特色。写本文时还搜到一件略有意思的事,金发碧眼的杜氏确实存在。城山学在『说日本酒的语言』中提到2007年Philip Harper成为京都木下酒藏的正式杜氏,翌年还获得日本新酒评鉴会的金赏。不知漫画是否受到这位异乡酿酒人的启发。


※ 本文系漫书手札 42札 (版权页

※ 中文日本酒相关网站/博客:SAKEO   日本酒楽会   Umai嚐   肯尼皮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