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That Salty Air  作者: Tim Sievert  时间: 2008

状态:1卷完结  推荐指数:6/10  [大海,家族]

Hugh是个渔夫,与妻子住在海边的小屋里,他平静的打渔生活被母亲过世的消息打破。沉浸在悲痛中的他并不知妻子已经怀孕了。
设定与情节都让我联想到数年后Jeff Lemire的The Underwater Welder,都是从对父母的追忆中走出来,让生活继续,战胜悲痛并迎接新生命的故事。这两部漫画都由Top Shelf出版,或许反映了出版社编辑的口味。That Salty Air只有120页,大概是The Underwater Welder篇幅的一半,对人物的描写显得很不充分。漫画的前半部分,主人公是个敬重自然,感激海洋馈赠的平和的人。获知母亲溺水的消息后,主人公认为大海没有回馈他平日的感情,反而将至亲夺走,导致性格大变,将悲痛转化为愤恨。这样的大角度转变并变没有足够的情节支撑,情绪激烈又单调。由于没有主人公母亲的生平以及母子关系的相关描述,于是乎读者只是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却不能和漫画里的人物产生共鸣。

另一条线索是大海与渔人的关系。代表自然秩序的是一只巨大的章鱼(可以和鲸鱼搏斗的那种),它是主人公生活所仰赖的海域里的统治者。它喜欢让海洋保持其本来的样子,比如它会将主人公扔到海里的石子捡起来放回原处。当人类将自己视作大海的一份子、不贪心、猎杀不绝的时候,它会帮助主人公获得丰收,还会为主人公的妻子唱安眠曲。但是当人类与大海脱节,向大海强行掠夺的时候,它就会惩罚滥杀者。章鱼扮演了自然的灵魂,使得大海具有超人类的情感和智慧,有一套它自己的生杀予夺。有关章鱼的部分是本作的闪光点,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只可惜漫画并没有拓展深挖这个支线,与主人公家庭变故的结合也不大自然。

Salty Air (2012) -

漫画取名The Salty Air[1],让读者联想到大海的无情和砂盐般艰辛的渔民生活。Tim Sievert选取的岩石遍布、满眼贫瘠的孤岛的确满足了这种想象,若能有更多打渔之不易的描写可能会更好。绘画总体来说很不错,无论是海面或是海底的风景,都叫人赏心悦目。本作能达到及格多亏了绘画的功劳。

相关评论:GoodOkBad

 

02. Black is the Color  作者: Julia Gfrorer  时间: 2013

状态:1卷完结  推荐指数:5.8/10  [大海,人魚]

给人的感觉有点接近Anders Nilsen的Dog & Water,以孤独、忧伤、黑暗的气氛为内容,是文艺女青年会写会爱的漫画:) 属于看过作者的解释后,好感度会有所提升的类型。

在各种文化中,人鱼都和不幸、死亡、禁忌联系在一起。Julia笔下的人鱼是并不美丽的塞壬,她们虽不诱惑水手,却会守在将沉的船附近看好戏。她们黑头发的脑袋浮在晃动的水面上,她们观察并讨论船上逃生的水手,就像吃三餐一样平常。听着她们稀松的议论,你会感到异种隔离的残酷,人之于她们就像动物之于人。她们看着落难的人,就像我们看动物受苦,有的时候麻木不仁,有的时候又会一时兴生了关爱和怜悯。

漫画一开始被遗弃的水手在他最后日子里,任小舟在洋面上凫游。一个人鱼对他起了兴趣,关照他,跟他说话、亲吻他,不让他在临终时孤单;有时又说他妻子的坏话,说他的妻已经改嫁将他遗忘,刺激他,逗弄他。她们的性情像梦中的陌生人难以捉摸,整个故事也犹似氤氲梦呓,混杂着绝望、柔情、孤独。

!Black Is the Color - Page 36 - Copy

作者表示她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值感情和工作的低谷。她在漫画里用相邻的画格一遍遍地用潦草的版画纹路式线条勾勒云海,以其崩荡气势将意欲自戕于此、被它们撕裂吞没的激动传达给读者[2]。漫画的名称则来自Nina Simone动人忧伤的情歌Black is the Color of My True Lover’s Hair,相思的愁苦和无望的爱情就像黑色的死亡。

鉴于之前给Dog & Water以及That Salty Air的打分,尽管我有将本作提升到及格的冲动,终归还是忍住了。

相关评论:BrokenFrontier   CBR采访

 

03. Adios Muchachos  作者: Paolo Bacilieri, Matz, Daniel  Chavarria 时间: 2011

状态:1卷完结  推荐指数:7/10  [古巴,如戏人生]

!Adios Muchachos - Page 1 - Copy首先介绍一下漫画创作者。Daniel Chavarria是居住在古巴的乌拉圭籍作家,在2001年的时候创作了小说Adios Muchachos(Goodbye Boys)。法国作家/漫画家Matz(Alexis Nolent)根据原作改编为漫画剧本,意大利漫画家Paolo Bacilieri作画,最初由西班牙的出版社Norma Editorial出版。如此多的国际元素,挺有意思。

故事的风格类似Jason Little的Motel Art Improvement Service,都是黑色喜剧,这篇要短一些,叙述的复杂性也低一些。跟M.A.I.S里涉世不深的少女Bee不同,本作的主角Alicia是个非常了解自己的青春美貌,并善于运用到实际的少女。她穿着超短裙在街上骑车,瞅准了富有的男子,就贴过去,然后摔倒假装受伤。她的母亲全力支持她的这份「事业」,每次有男子送她回家,这位母亲便适时地惊慌、然后「感激」地挽留对方,为帮助了女儿的男子做上一道古巴家常菜。

——严重剧透,反白观看——

Alicia波澜不惊的「事业」在她遇到一位富有的供职于跨国旅游开发集团的英俊男子Juanito后发生了变化。Juanito让她感到轻松、快乐,在她考虑长期做他的情人时,Juanito却提出请她和她愿意勾搭的男子为他和他太太Elisabeth提供振奋性趣的表演。Alicia接下这份她擅长并乐于从事的差事。正当一切进展顺利,似乎皆大欢喜之时,Elisabeth在某次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不小心踩到地上的橄榄,意外摔死了。不得不帮着处理尸体的Alicia这才知道Elisabeth其实是Juanito的老板Groote,是个有妇之夫。

Juanito还有一件没有告诉Alicia的事情,他其实是个苦出生,还曾因为抢银行坐过牢,好不容易爬到现在的位置。Groote对他在古巴的项目的支持对他至关重要,现在Groote没了,他便穷生一计,打算拉拢Alicia来次假绑架。谁料负责运送赎金的同事Dongen起了贪心,暗中调包后逃之夭夭。俩人没拿上钱,不过至少也摆脱了嫌疑,所有人都认定是Dongen策划并谋杀了Groote。Juanito依然得到重用,Alicia则返回街头继续她之前的「事业」。

————剧透完毕———-

出了一件意外,人们千方百计地利用掩盖之,折腾出更多的意外。Adios Muchachos的架构并不复杂,但情节连贯紧凑,尤其是如何去伪装绑架的部分顺畅又刺激,很能促人读下去。书中的人物关系扭曲,性与钱纠缠在一起,人人为之疯狂,是物质社会的荒诞缩影。

故事里相对处于弱势的Alicia也在利用玩弄他人,并不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现。从某种角度讲,也暗示古巴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接触中也没有单纯的受害和施害的关系。书中有处小细节,一位急于讨好Alicia的中年男子提议请她去高档餐厅吃饭。Alicia故意愤怒地回绝说她可不是贪财的雏妓,他休想以大方地为她花美金取悦她。其实这只是个欲擒故纵的小伎俩,她才不会因为那顿饭奢侈到可以让贫穷的古巴家庭活上一年而生气呢,她要的就是这些。

生活在古巴的Daniel Chavarria显然对利益交换看得更加透彻,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并运用自己掌握的所有资源参与到其中。虽然有钱人看似有更多选择的权利,下层的人抓住机会的反噬却也是毫不留情的。他在作品里表现出的对古巴的感情反倒不及Matz激进(参看The Killer),并没有理想化地给不同阵营设定不同的道德水准。

总而言之,就算将本书当做popcorn movie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04. Maybe this Tuesday  作者: Nicolas Vadot 时间: 2012

状态:1(2 法文版)卷完结  推荐指数:6.2/10  [微奇幻]

Vadot的政治讽刺画比较有名,这本走微奇幻路线,并不算他的专长。看下来感觉故事有些勉强,绘画相当不错、有磨砂的质感,所以给了略过及格的分数。

作品涉及到几个主题:宿命、改变、爱情,更确切地讲应该给这三个词前统统加上恐惧二字。

主人公Achilles爱慕远在大城市的青梅竹马Rebecca,天天坐在沙滩上思念对方,拿着望远镜看路过的游轮。他的腿变成树干,他的双足长出根,深深地扎进沙地。到这里作者的隐喻都用得不错,以木质化的双足来代指人的固执,甘受自己不情愿的日常也不愿做出改变。后来又借一位配角之口说Achilles除了不撒谎,给人的感觉就像匹诺曹,暗示Achilles身上缺少人应该有的活力。

Achilles在暴风雨里砍腿求生,给自己按上木脚,促成他试图改变更多,于是他打算前往城市寻找Rebecca。然而暴风雨里,一只鸟对他说的预言「你会在一个星期二死去」对他产生强力影响,干扰到他追求Rebecca的计划。主人公对预言的恐惧,和他对陌生城市的恐惧、对或许不能成功的爱情的恐惧是类似的。像「城市里的蚊子都极其危险」的传言,便透露出普遍的人对安全感的渴望。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反应过激,甚至不敢去追求幸福。这些想法的共通点在Achilles的梦境里得到体现。

在处理Achilles追爱失败的部分,作者的叙述过分依赖隐喻和绘画,缺少文字的展现和解释。主人公失约的事以及他后来的强迫症行为,均显得比较生硬,将Achilles刻画成一个自暴自弃而缺乏其他素质的人物。连环杀手的情节及其暗示[3]更有点叫人无语。仿佛人生难题和解决难题都是依靠某种隐喻而非实在的行动完成的,让人想到村上春树那本冗长的『奇鸟异行录』。

此外,作者对Rebecca的描写太过简单,观众很难把握这个角色,最后突如其来的happy ending于是乎也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作品开头通过Achilles回忆一封封信件上的内容营造出易于读者融入的气氛,但是后来这种亲切感就不见了。如果后段能有Rebecca对信件的回忆及发想,补充上她这方的故事,相信整体上会好很多。

 

05. 《阿波罗之歌》  作者: 手冢治虫  时间: 1967!Apollo's Song - Page 1

状态:3卷完结  推荐指数:6.4/10  [奇幻,爱情]

看的是英文版,既然能被引进,应该算是手塚作品里比较出名的吧,但是看下来的感觉不算好。这部大概是手塚的青年漫画试水作,它结束后陆续连载了12载的《火鸟》则成为传世经典,同是三卷长度的青年漫《人间昆虫记》《奇子》、《MW》也都比这部好看很多。

故事梗概:陪酒女的儿子近石昭吾从小欠缺母爱,因此对世间任何雌雄间的欢爱都非常愤恨,常作出杀死动物的事情,被送到精神病院治疗。在一次电击疗法中,他进入异次元空间,遇见爱之女神,女神为惩罚他下了诅咒。说他会不断转世,每次转世都会爱上同一个女人,而他们的爱情即将得到实现之时就必然面对死亡。书中共写了五次悲恋,分别是:二战德国士兵昭吾爱上了押送的犹太少女;飞行员昭吾爱上了雇佣他的高傲记者;被警方通缉的昭吾爱上了搭救他的马拉松教练;未来世界里的人类昭吾爱上了克隆人女王;被警方通缉的昭吾爱上了伪装成马拉松教练的治疗师。其中三和五是连续发生在现世(即昭吾是陪酒女的儿子这个世界)的事情。

在那个时代写转世穿越的故事,的确满创新的,毕竟到了95年《天是红河岸》、《大话西游》这样的作品大众都还很买账。轮回转世的概念手塚也很爱用,比如《人间昆虫记》中的女主虽然不是死掉再投胎,但像蜕皮一样,每次换个新身份生活,理念和这部其实差不多。《阿波罗之歌》特意将开头和结尾设置成相似的,从结构上再次强调轮回,个人觉得这反而稚气了。主角近石昭吾——因不幸的童年,性格有些扭曲,看起来痞气其实尚有颗pure heart的坏小子,是后来团块世代创作的少年漫画以及大批少女漫画里男主角的模型。

说回每段故事以及故事间的衔接性,这部就有些勉强,情节有为实现悲恋而刻意推进的感觉。例如第二章无人岛上的动物像着了魔似的相亲相爱,漫画给出的解释是解救并照料他们的动物管理员劝诫它们要好好的和平相处。这个理由放在《佛陀》那种题材的漫画里还算合适,放在奇幻偏科幻的青年作品里就有些脑洞大开的感觉。又比如第四章克隆人女王想要了解人类的爱情,遇见昭吾就狂热地爱上他,也隐隐露出后宫动画赶鸭子上架的急迫。

漫画开篇和结尾的句子是这样的:“只要世界还存在,男人、女人、孩子的drama就会继续,一日复一日。” 这便是每个单元故事的主题。手塚借厌恶恋爱的昭吾陷入恋爱告诉读者,只要是人就会掉进爱情的火坑。可惜由于每次悲剧来的太匆忙太混乱,读者的视线难免不被隐藏主题 ‘主人公好倒霉啊’ 夺取了去,真正的主题反倒给削弱了。

总结一下,第四章比较有趣,剩下的一般。打分不到7,非手塚迷、考据党的读者没太必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