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花瓶小队’(《第一小队》),正感叹09的动画电影都欠缺突破之时,看了圣丹斯电影节成立25周年的开幕影片《玛丽和马克思》,顿觉振奋。这部一定是能排进09年三甲的佳作[1]。亚当.艾略特率领的澳洲团队历时5年的心血,延续了他04年奥斯卡短片奖作品《裸体哈维闯人生》的风格:讲述小人物,用朴质打动大众。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相隔太平洋的两块大陆上的Mary和Max是二十余年的笔友、至交。他们相差三十六岁,均不是现代社会野蛮划定的正常人,他们肥胖、忧 郁、受人歧视。Mary的母亲酗酒,父亲心情低落痴迷于鸟类标本,同学嘲弄其相貌和外形,她暗恋邻居家的男孩可因自卑一直不敢交往。Max患有自闭症,先天与众不同,博闻强识却无法分辨或感受常人的情感,另类单纯并由此处处受挫。他们是边缘人物,但在彼此的书信中找到生活的支撑,建立自信,勇敢应对偏见,努力追求幸福。

常见的小人物故事好制造波澜,掉在平凡的主人公身上的馅饼在数量与质量上都能跟砸在月球上的陨石媲美,观众往往抱着‘我也要抽中10次六合彩’的心态离开影院。《玛丽和马克思》走的则是《阿甘正传》路线——特殊人群如何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总体讲是艰辛的,偶尔出现的意外惊喜也与他们不流俗的优秀品质密不可分。影片所强调的收获不是‘百万英镑’而是人类的宝贵情感,市井们习以为常以至于忽略并糟蹋的情愫在特别心灵里引起怎样的美丽震动。Mary和Max横跨空间、时间的友情,阿甘对珍妮持穿越了时代和 生死的爱情,以‘永恒’的巨大力量冲击观众。套用咱天朝教育儿童的口头禅,这就是‘真善美’的无穷威力啊!!

Mary和Max是特别的,友谊对于他们生存于世如此重要,所以Max中的头等奖没有让这份友谊变质,Mary面对的巨大名誉诱惑也不能。如此灿烂恒久远,究竟是他们特殊,还是普通人过分的不特殊了呢?

这部粘土动画制作精良,色彩的使用别具一格。依照核心人物的生活环境,导演使用了有所区别但非常统一的两种色调:小女孩Mary所在的澳洲小镇基调是褐黄色,颜色稍稍丰富;自闭症大叔Max所在的纽约则是黑白世界,持续流露出旧时代好莱坞的那种孤独魅力。偶然出现的鲜艳[2]因此格外夺目,有着抓人眼球,诱发联想的效果。或许会有人不适应这种非常艺术片的手法,但个人以为它们充分配合了主人公们不幸的生存状态。

音乐的使用更是一流,既有老曲的经典重映,也有为本作特制的多支主题。意外的优雅、意外的镇静、意外的轻巧,哀而不伤便是如此吧。我每流下10滴眼泪,就有3滴是献给音乐的。

看到电影里友情所经受的考验,很受触动。Max的受伤、愤怒和原谅,Mary的失落和绝望,这些我多少也经历过。片中给出的结局是完美的——友情带给 Max和平的安息,带给Mary强大的宁静——那满墙的信啊——对她说‘You are my best friend’也是我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