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agraphics Books是我接触欧美漫画的原点,Richard Sala自然成为我最早知道的欧美漫画家之一。老实说,我未曾持着严肃的心态看他的作品。总是读得很快,将一页页悬而未结的黑色故事当成提神的咖啡,囫囵闷下。结果就这样,愈读愈多。这篇博文算是长久以来阅读的小结。

Richard Sala创作简介

 98年,第208期TCL,由Darcy Sullivan对Richard进行专访

Richard的早期作品(80年代末&90年代)多是15页以内的黑白短篇。当时他合作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家,风头正劲的Denis Kitchen的Kitchen Sink、步调踏实的Fantagraphics、初出茅庐的Drawn and Quarterly[0]。绝大多数短篇后来被收录在92年的『Hypnotic Tales』和93年的『Black Cat Crossing』中,总共35则。97年的『The Chuckling Whatsit』是第一部长篇,共201页,囊括许多短篇中出现的元素与主题。

这时他的绘画具有鲜明的表现主义初期风格[1]。从中能发现桥社(Die Brucke)的Erich Heckel以及红蓝画家团体(Rot-Blau)的Hermann Scherer的蛛丝马迹。表现主义诞生时与后印象派关联密切,因此大多数画作要依靠色彩构成紧张感,并以此反映画家强烈的内在情绪。Erich Heckel和Hermann Scherer是这些艺术家里创作版画比较多的两位,他们的版画作品也比彩绘作品的水准要高。

Richard的中期创作始于98年。他开始在『Evil Eye』上进行个人连载。部分原因是不定期投短篇稿风险高,而他已经到了需要稳定收入的年纪。故事的主角或是蓝短发的Peculia或是金发的Judy Drood。为了推广这个连载,Fantagraphics安排Darcy Sullivan对他进行了一次长篇专访,并发表在当年的TCJ杂志上。『Evil Eye』以32页成一册的形式共出版12册,到2004年截止。1~9册里Peculia的部分被收录在02年的合集『Peculia』中。05年,他用『Peculia and the Groom Grove Vampires』为标题出版了Peculiar为主角的小中篇,是名义上的第13册。同年,Judy Drood的故事亦被集结出版为『Mad Night』(原名『Reflection in a Glass Scorpion』),合计232页,是第二部长篇。女郎Judy在06年亦迎来一篇新故事『The Grave Robber’s Daughter』,画工相当粗糙[2]

相比于早期作品,尽管画面依旧以黑白为主,版画风格已逐渐消失。故事方面,虽然向中长篇的转型尚不彻底,但已确立了可循环利用主人公的单元剧模式。从这段时期起,Fantagraphics成为他最为主要(几乎是唯一的)出版社。

(左)来自1986年的短篇『Down in the Dark』,收录在『Hypnotic Tales』(右)Erich Heckel创作于1913『Der Mann』

Darcy的专访不乏尖锐问题,并非刻意刁难,只是敏锐地注意到漫画家作品里的一些问题。Richard Sala当时的回答非常固执。下面我整合了一些提问转译过来,供各位设立读者体验的期待值。同时也选取了部分回答,作者的解释与辩护或许会影响阅读的心得也说不定。

你的有些故事完全是由零件组装成的。你有自己的零件库:秘密的阴谋团体、装在盒子中烧焦的手、钟表店,等等。作为一个内省的漫画家,你是否有这样的挣扎「我真的必须要寻找新的方向了。然而被偏执诱惑,我可能会再写一个关于秘密阴谋集团的故事。」?
我阅读时常会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你在试着完成一个终极案例。「如果我能将所有这些卡片完全放对位置,那就臻于完美、一了百了了」我猜这是一种强迫症。

嘛~我是个人词汇表的忠实支持者。视它们为我生命中的象征符号。我没法讲一个在新德里血汗工厂里劳作的未婚妈妈的故事。只能在熟悉的个人词汇表中一遍遍探索。或许是你所说的强迫倾向。会自问「是不是过于重复了,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这是我所有的本事么?还是说这就是我?」很多艺术家都有对某些要素的偏执。比方说希区柯克,他把类似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大家就是喜欢这个套路的故事。艺术家的目标应该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偏执。
曾经有一篇针对我作品的评论说「受够了这些谜一样的杀手和秘密团体」,这就像是在说「『Peanuts』[3]如果没有那些儿童人物会好很多」
我想说,这就是我的创作。如果你不喜欢,那就去读别的。

(Lester Dent,连环画『Doc Savage』的作者)他喜欢套用公式。而且他还把这个公式写下来了。对我来说,这很困扰。我更希望故事是一种充满可能性的有机体,而不仅仅是「Doc必须在第一章换装,在第三章表明身份」——这算什么啊!

但我恰恰就喜欢他的公式。我仰慕那些拥有成功模版的作家。我们讨论的是流行文化和通俗小说,不是么?不是高深的严肃作品。
最理想的情况,公式隐藏在情节里而不是叙事手法上,这样就不会很显眼。公式是灵感的跳板,让作品容易完成。
我很痴迷的Harry Stephen Keeler是许多人眼中的蹩脚作家。他写了很多「三流」侦探小说,里面尽是夸张的巧合、不可思议的名字和事件、荒诞的对话、离谱的跑题。他是被遗忘的作家,书也都绝版了,但尚有一小撮我这样的同好对他推崇备至。他收集了许多剪报和流行一时的琐事,创作时,就把这些东西摊到地上,随机挑出来些组成一个故事。我觉得是很天才的写作方式。

(左)98年的短篇『Stranger Street』(右)14年的『Super-Enigmatix』;两篇都收录在『In a Glass Grotesquely』中

尽管访谈中Richard强调创作是为了自己,愿者上钩。但在『Evil Eye』连载完成后,他就很少再画画黑白的短篇,选择往中篇的彩色漫画发展。可以将『Evil Eye』的完成作为分割其中期作品和近期作品的时间点。篇幅变化迫使故事的叙述要更完整,然而构思连贯的情节并不是他强项。Richard擅长讲述奇巧的、恶意的、神秘的突发事件。留白很多的风格其实更适合短篇。他早期的作品仿佛一首首无解的谜语,带给人丰富的遐想;近期的作品则渐渐褪掉这种特质,向更为普通的惊悚题材靠拢。选择彩色而不是黑白,漫画家本人的解释是想要向更加艺术性的表达发展,见仁见智吧。

从06年开始连载,于12年发表单行本的『Delphine』是这个阶段中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最受欢迎的故事。它以昏黄的水彩为主色调,讲述男青年来到一座偏僻的小镇寻找心上人时,遇到的种种怪事。在那之后,几乎年年刷新书,随着年纪的增长反倒越来越高产。11年『The Hidden』、13年『Violenzia』、14年『In a Glass Grotesquely』、15年『Violenzia and Other Deadly Amusements』、17年『The Bloody Cardinal』。今年还会有两本面世『Phantoms in the Attic』和『Poison Flowers & Pandemonium』。

个人认为Richard的早期作品构图更加复杂精细。以群像画为例(见上方来自『Stranger Street』的配图),他偏爱以小巷街道构造出景深,以完全不遵照透视规则的方式将远近融合。画面中所有人物都具备各自的故事:躲在窗后的窥探、门扉半掩的私下交易、藏在角落的吸血鬼、直接上嘴的粗鲁争执、被报纸内容震惊的恶棍。那时他笔下的人物尽管「丑」,也丑得风格鲜明:过于突出的尖锐鼻子、细小的斜眼、粗壮的身板配着儿童尺寸的手脚。另类的人物形象放在绝不是粗糙下笔的背景中,并没有将整幅画染「丑」,反而凸显出一种恶意潜藏的紧张感。对于他的早期作品,我完全可以从绘画欣赏的角度出发看下去。他的彩绘在水彩的应用上有可圈点之处,但结构性和复杂性大大减弱,人物的形象也被简化、趋于正常圆润。画面质感跟日本的纸芝居有很多相似之处,更加贴近古早的流行文化。

Fever Dream

该怎样概括Richard Sala作品的主题?

如果去看评论或者采访,会发现他们往往长篇累牍出一大串名词、形容词,誓把挖掘出的符号堆成图腾。我觉得「过度解读」「过度罗列」是评论界普遍存在的不太好的现象。刚开始写动漫评论的时候,我也怕自己写得短、写得浅,常去拜读知名漫评的文章。试图像他们那样把作品挖个底朝天,尽旁征博引、内涵分析之事。有段时间我专注动画短片的评论,几分钟的片子可以扯出一大堆话。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长进了不少,但回头再看,附会上去的解读太多,反而冲淡了评论的价值。当下,某大人气知乎漫评专栏这个问题就特别严重,太多车轱辘话、太多注水解释,不一口气码个上万字不行似的🤣。我每次去读他的文章,都得把内容剥了又剥、压了又压。

本文的末尾附了几篇采访的链接,要看完得花点时间。Richard在访谈中顺势回应了作品在心理层面的动机、想要表达的内涵,提及非常多影响他创作的人物和作品,其中也有自相矛盾的话。结合我的阅读体验,最恰当的概括出自他本人之口「Fever Dream」。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烧时做梦的经历,我几乎每逢新年都会高烧,所以对fever dream体验特别深。那是一种在梦常有的怪诞之上又附着了无力的挣扎的体验,而且因为高热的缘故,常常半梦半醒,在身体的病状和梦中的病状中切换。Richard的作品就是这样,怪诞又神秘,阴谋、残暴、背叛八面埋伏,让无法理解眼前人与事的主人公刚出龙潭又入虎穴。下面分享一则原载于『Blab!』#8的短篇『My Father’s Brain』并加以讨论。

:)如何在六页内讲完一部电影

这六页就像是从90分钟的黑白片里剪出来的大纲。虽然不难看出是大孝子给不识好歹的老爹找回大脑的故事,没有得到解释的细节和内情非常多,被特意留白。短短的几页全是Richard钟爱的元素:

「在古镇小巷的月色下,主人公潜入由女性护卫所守的堡垒,盗取悬在某种装置中的大脑。他忧心忡忡地穿过被各种邪恶人士占据的街道,看起来无害实则盯梢的卖花女已报告他的行踪。主人公躲进人影稀少的暗巷,有陌生人正等待他到来,默默为其指路。然而他的行踪已经被貌似困在高墙里的女性飞鸽传书送到了鸟头绅士那里。绅士透过窗户一眼就看见主人公,用小小的弓便射中了他。主人公挣扎前行,尽管意识里传来女子的呼唤,求他交还大脑,依旧奋力前行。穿过地下的密道,在终点等候的是高台宝座上的蒙面人。蒙面人对着主人公的脑门就是一枪。他开始为主人公的父亲做合颅手术。尽管之前他看起来地位重要,此时却像恭敬守候在病榻侧的仆人。最后一幕,脑子失而复得的父亲,轻松坐起,愉快地看电视。」

将上面这段话分解,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情节设计都会一再的出现或再现于Richard Sala的其他作品中。例如,鸟头绅士的形象后来被『The Bloody Cardinal』利用,『Super-Enigmatix』里大恶棍的基地也由全员女性的队伍把守。故事中父亲对儿子的牺牲不闻不问,只顾着好好看电视娱乐一下。发生在亲密关系间的无情与冷漠是他相当一部分作品里的主题,有时是恋人之间、有时是朋友之间。与此相伴的是主人公突然觉得周遭的环境陌生可怕起来,个人的存在感与身份都岌岌可危。面对毫无把握的事态,不得不硬着头皮对付的感觉和fever dream非常相像呢。

出自『Hypno Rama』,收录于『Black Cat Crossing』

TCJ的长篇访谈中,Richard提及有虐待倾向的父亲对他童年的创伤。那之后的评论或访谈,有关画家童年的话题被反复提及。究竟该在他的作品和童年之间建立多大程度上的连接,个人以为对这类没定论的关联无需介入太深。毕竟读者是为了体验作品才去了解作者,而不是为了理解作者去阅读作品。

还有一些漫画的确是由特定的经历启发,这种情况下如果知道些幕后故事,就能增加趣味性。Richard在89年发表了一则关于广告里藏着催眠信息的短篇『Hypno Rama』。视角是位备受良心折磨的画师告诫消费者,杂志插画细部藏着催眠图案,影响读者不自觉得去购买相关产品和服务。后来他在采访中提及为了糊口、继续漫画家事业,向许多机构供画的经历,其中有一段让我立刻联系到这则短篇。

你是否遇到过某些活,会让你质疑「我究竟在干什么呀?」么?

非常多。最低谷的时候我不得不为美国银行的公司报表绘制一系列插画。报酬很好,但是画这样的内容太痛苦了。主题蠢不可及。比如画人们从一颗摇钱树上拔钞票。客户还不断要求「让画上的人显得再高兴些,再再高兴些!背景里要添加更多株摇钱树!」我心里只想「这就是出卖自己的感觉。太糟糕了。」负责我的艺术指导自个儿都被这些要求搞得抑郁,末了他还得重振旗鼓给我打气「Have fun with it!」挂上电话,我真想一死了之。

作品推荐

文头配图中的作品/系列我都读过,加上『The Grave Robber’s Daughter』,一共读了十二本。Richard到目前为止的主要作品中,只漏掉了『Mad Night』(马上会读到)、『Cat Burglar Black』(童书)和『Maniac Killer Strikes Again! Delirious, Mysterious Stories』这三本。

Richard自称最引以为傲的作品是『The Bloody Cardinal』,评价或许与打书有关。台词写得的确是目前为止最讲究的,叙事上尝试了时间线切换,并将民谣、笔记等形式混合起来。故事的安排与电影『惊魂记』接近,是他的作品中神秘性最弱的一部。如果害怕跳雷,可以用这本试水。

他最叫卖的作品『Delphine』,打书宣传说是毛骨悚然的『白雪公主』。虽不难看出从『白雪公主』移花接木的道具和设定,但对Richard的风格并不了解、单纯被宣传吸引来的读者中,大呼上当的也有不少。典型的有这样的评论「对我来说情节太过迷幻浑沌。若是真能洞悉它的内容才是件可怕的事呢。 」😆这部在我的排名中也不高,主角在小镇中经历的一系列让人费解又恐惧的事以近乎单线条得罗列在时间线中,未能有机交织,显得很冗余。

如前文所述我更偏爱他的早期作品,绘画与故事结构更为鲜明、有特色。因此真正想推荐的只有『Hypnotic Tales』和『Black Cat Crossing』这两本选集。Richard Sala灵光一现的点子、fever dream般的氛围基本都被里面的短篇囊括了。如果觉得不过瘾,可以看看『The Chuckling Whatsit』,这本的结局偏弱,但前段/中段比较好。

尽管乍眼一看Richard Sala的作品神秘晦涩,其实如之前截取的漫画家自评所说,他创作的是深植于流行文化的通俗读物,抱着轻松的心态去阅读吧。


※ 本文系漫书手札 44札 (版权页

相关采访:TCJ长篇访谈(1998) ,Adventures Underground中篇访谈(2006) TCJ中篇访谈(2016)

作者网站:TumblrBlogS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