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福尔曼(Ari Folman)2008创作了一部以1982年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为题材的动画长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Waltz with Bashir)》,不仅拿去戛纳,也参赛昂西动画节,虽然两场电影节上的呼声都很高,却颗粒无收。许多评论对此表示可惜,我觉得那只能说得奖的是实至名归。

要说叙事手法的新颖,该片和获奖的《蓝调之歌(Sita Sings the Blues)》差了一大截,‘通过采访故人呼唤自己丢失的记忆’这种套路,我都不知见过多少动画和电影曾经使用。《蓝调之歌》则是真正的革新:两重世界,三条主线的穿插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尽管我会因此联想到电影《时时刻刻(The hours)》,但二者还是有很多不同。尤其是《蓝调》原声集基本使用一位20年代歌星的老曲,却能和剧情丝丝入扣,非常不简单。

内容方面,二者都是经典题材,《华尔兹》说战争,《蓝调》说爱情。但是如何老话新谈,它们的功力还是有差异。《华尔兹》走的是‘宁静衬残酷’路线,比如响着优美的音乐,播放阿拉伯小孩在树林中扛着RPG袭击以色列坦克啦,士兵绝望中跑出战壕乱射子弹啦,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新鲜。是的,里面的内容反映出战争多个真实的代表性场景,但绝大部分和战争相关的影视作品甚至漫画都会有这样的镜头,其中利用反衬法的也不在少数。《蓝调》则是彻底的革新,用‘ 旁人议论+黑色幽默’的方式表现爱情的脆弱不堪,暗讽痴情的不可救药,是鲜有的手法。甚至在主题上也是颠覆性的,数一数你看过多少劝分不劝合的爱情片吧, 再数一数这当中有多少以如此诙谐、轻松的方式逗你发笑的吧,最后数一数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又有多少让你看过笑完后又被那种现实感击伤的吧。如果你能快速说出一部,那么认为《蓝调》的内容不够创新,我是支持的。

动画风格上,《华尔兹》很简单,美漫式的镜头,一镜到底。或许有人会说这么主旋律的题材,一会儿这种风格,一会儿那种风格,太不严肃了。并不是说保持一种风格不好,而是说才华欠缺的人做不到糅合不同的风格。《蓝调》在这方面很抢眼,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堪称完美,在时间上也穿越自如,三条主线各自的画风独到,合在一起并无违和感,反而让人觉得很现代很波普。这才叫驾驭自如,这才叫有灵感。

最后谈谈所谓的冲击性,有人说《华尔兹》是一部‘大胆的动画记录片’。平心而论,除了‘制作人发行了一部关于自己国家参与的一场不光彩的悲剧事件’外,我没有发现它大胆在什么地方。没有揭露战争最残酷的角落,也没有爆料,它讨论的是一个在国际大环境中已经失去争议的故事。除了其他战争片说过的, 它并没有告诉我们更多。或许评委中有和我一样的人,对人类无可救药的相互仇杀与冤冤相报已经麻木,对根治这类由男性荷尔蒙过剩引发的痼疾已经放弃信心。 所以《华尔兹》最终还是输给了闲话都市爱情,并告诉你其实这古已有之的新女性篇章。

我甚至怀疑,国内很多对获奖结果不解的人,是因为中国一向以主旋律为标杆,总是将群体性事件看的比个人故事更重要。凡涉及历史的都被潜意识的认作深刻有价值,凡关注个体的都有意无意被看做太局限、太肤浅。殊不知现实中的零零碎碎才是根基,对于只看到大树看不见土壤的国媒,《华尔兹》落选也就变得意外了。

PS:《与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一部出色的动画电影,值得观看并收藏,这里并没有贬低它的价值。

相关评论:Waltz with bash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