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摩尔(Alan.Moore)是现代漫画史中不可绕过的人,其最为出名的两部政治漫画:《Watchman/守望者》和《V for Vendetta/ V字仇杀队/ V字怪客》对此贡献不少。这两部作品使用大量暗喻融合了各种现代政治议题,被他人反复引用。我曾经就Watchman写过一篇短小而笼统的评论,仍觉得远远不够,于是便有了‘边看边写’的想法:其实就是更加精细得阅读原著,并一步一趋对其各个元素进行考据和记录的读书笔记。和当下概述、介绍、并推荐漫画的‘漫书手札’系列有着不同的目标,会使用很大的篇幅针对一部漫画进行细致的解析(数次到十几次博文的规模),选取的作品自然是公认的精品。写读书笔记于己是扩充知识库的过程,若我浅薄的文字有同好认可,或者对漫画阅读者有一定帮助,就甚感欣慰了。

本次的边看边写包括V for Vendetta, DC, 1990年版第一页到第十四页(包括序言)的内容。

 

V for Vendetta是Alan Moore的首部长篇连载,从1981年夏天开始创作,他的小女儿刚刚出生。鉴于Moore那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自由作家,而且正值英国漫画市场迅速扩张,因此被委托大量工作,包括几大市场的主要占据者:Marvel UK、以出版科幻漫画为主业的2000AD、还有Quallity Communication旗下的Warrior。很快的,他的英国作品(由英国出版社发行的作品)引起DC的编辑Len Wein的关注,于是手头便又有了其他的长篇连载。1985年漫画接近尾声,却因为Warrior休刊的缘故中断了将近5年,直到DC买过来版权,连载重启,读者才能有幸看到结局。1988年3月,Alan Moore在Northampton(*英国中南部城市,作家的故乡、灵感之源,他现在仍居住在那里)为终于集结成册出版的《V for Vendetta》写了篇短小的序言,大致意思总结如下:

“这本作品作为我的长篇debut有不少青涩之处,例如创作伊始,对核冬天的认识还很模糊,以为至少在小规模的核战争下人们还是可以存活的(本漫画的设定的故事发生前的背景),但现在却知道不是如此;例如让英国从一个险些躲过核灾难的国家发展成法西斯主义也实在过于戏剧化。尽管回头看自己1981年的作品,能够发现其中的政治担忧尚不成熟,但1982年保守党轻而易举的赢得大选让我和David真真切切有着书中Cassandra的感受(*当时英国本土面临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但是撒切尔凭借击垮阿根廷的福岛之战,轻松获得连任。布莱尔在事后说‘看起来战争能让首相倍受欢迎’)。现在是1988年,撒切尔进入她的第三任任期,正毫无悬念得带领保守党进入下一个世纪。我的小女儿已经7岁,各种小报正四处散发应该把AIDS患者送入某种形式的集中营的思想。防暴警察穿着黑色护甲,与他们的马同一个颜色,护甲上按有摄像头,时刻准备着根除同性恋行为,甚至想要在抽象意义上将其彻底消灭,让我们可以预见将来‘少数人’会在法律层面上遭遇的敌视。我想要很快离开这个国家,或许是未来几年内的某个时刻。这个地方又冷,又尖酸刻薄,我一点都呆不下去了。”

漫画的画家David Lloyd在1990年1月14日为重新集结出版的漫画写了一篇同样短小的日记型序言,情绪和Moore相似,大致就是说在衰退的伦敦,舆论却被导向虚构一个愉快活泼的无耻华景。

剧情简介:P9-P14 属于第一章The Villain。1997年11月5日,在武器店工作的16岁少女伊芙哈蒙,因为贫困,去国会大厦前的威斯敏斯特桥(*又称西敏桥,是伦敦著名的地标之一,左边是伦敦眼,右边是国会大厦,对街是大笨钟。在漫画里象征曾经的权利中心)拉客,结果第一个客人是个专对妓女下手的便衣警察。他和他的同伙打算强奸少女后将她杀害,便衣的一段台词可以概括这群因为权利而虚妄的暴徒:‘We get to decide what happens to you. That’s our prerogative’ <什么会降临到你身上由我们来决定,那是我们的特权>。就在这个时刻,神秘的V出现(*他的mask来自漫画中一场戏剧Varner Bros的演出服),搭救了少女,他身手迅捷,来去无踪,善用炸弹,好几个便衣警察在爆炸中丧生。他带着少女来到一座屋顶,被问及身份时说‘I’m the bogeyman, the villain, the blacksheep of the family’ <我是怪物,恶人,家中的败坏子>。就在这时,国会大厦轰然倒塌,像是回应巨大的爆炸声,夜空中散开无数礼花,全伦敦为之一震。晚上12:07,故事开场了。

细节与考据

P9. 取名为’命运之声’的公共广播在不断播放各种对市民的指示,以及新闻:某处因为卫生和安全的原因实行戒严,肉类的配额发售即将开始,鸡蛋和土豆的生产率有所上升,警察突袭民宅抓获恐怖分子,等等。摄像头四处可见,以‘为你的安全着想’的名义。在第一页的末尾(见左图)有一位男性走进类似展厅的地方,背景是各种电影海报:

左边那幅Son of Frankenstein是1938年基于流行的弗兰克斯坦故事拍的续集。Henry Frankenstein(原著小说里制造出怪物的科学怪人)的儿子想要恢复父亲的声誉,回到老宅,复活怪物,结果经历了与父亲类似的遭遇。

中间那幅White Heat是黑色电影(Film Noir)的经典,于1949年拍摄,讲述发生在一个强盗团伙里充满暴力、欺骗的故事。其中的男主角性格扭曲,极度恋母,有精神错乱的征兆,被同伙出卖陷害,在片子的结尾被警方安插的内应击毙,死前纵火,大叫着他母亲常唱给他的一首曲子的歌名‘世界之巅 (Top of the world)’死去。

右边那幅半掩着得是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原作为爱伦坡1841年的短篇小说(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1932年被拍成电影,讲的是一户隐居的母女被残忍的杀害,最后发现凶手是一只猩猩。

P10-12. 便衣们欲强暴少女的场景,墙上刻着字‘Strength through purity, purity through faith’ <力量来自纯洁,纯洁来自信仰>,是漫画中执政党的训言,在漫画中会反复出现。V出场击退便衣警察时说的台词来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第一幕第二场,军士向苏格兰王邓肯报告战情,原文和试译如下

The merciless Macdonwald── <残暴的麦克唐华德>  Worthy to be a rebel,for to that <不负叛徒的恶名>  The multiplying villanies of nature <因各种丑陋天性> Do swarm upon him—from the western isles <全集他一身。 从西边的岛屿> Of kerns and gallowglasses is supplied;<他得到了轻骑与重兵> And fortune,on his damned quarrel smiling <还有该死的运气,向他卖弄风情> Show’d like a rebel’s whore:but all’s too weak <好似一个娼妓;但这些都不堪一击:> For brave Macbeth—well he deserves that name— <因为英勇的麦克白,他配得上英勇之赞誉> Disdaining fortune,with his brandish’d steel <挥动他的宝剑,斩断运命天意>  Which smoked with bloody execution <利剑血气腾腾,随时准备处决> Like valour’s minion carved out his passage <他受到古代勇士的眷顾,一路所向披靡>  Till he faced the slave;<杀到那奴才面前> Which ne’er shook hands,nor bade farewell to him <没有握手,也没有一声问候>。

P14. 看着在赤金色的火光中倒塌着得国会大厦,V在屋顶上说的台词,来自记述1605年火药阴谋的民谣,民谣一共两段,V说的是其中的第一段。火药阴谋是是一群亡命的英格兰乡下天主教极端分子试图炸掉英国国会大厦,并杀害正在其中进行国会开幕典礼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家人及大部分的新教贵族的一次并未成功的计划。英国为新教徒国家,那里天主教徒一直过的不好,尤其是詹姆士一世的前任沙皇一般的伊丽莎白一世对天主教徒进行了严酷的迫害。这个阴谋的主犯之一是盖伊福克斯(Guy Fawkes),他在这场阴谋前,曾站在天主教西班牙的一边参加过新教徒荷兰的独立战争‘八十年战争’,是个一生都在为失败的理想而奋斗的人。本书的开场照应了火药阴谋的时间,V做成了福克斯没做成的事,于是大多数人认为V的原型就是这个福克斯。

民谣是在挫败阴谋的新教徒间传唱的歌,第一段原文及试译如下

Remember, remember the fifth of November <铭记,铭记11月5日>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 <火药桶,叛徒和阴谋> I see no reason why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 <我找不到理由原谅火药桶叛党> Guy Fawkes, Guy Fawkes <盖伊福克斯,盖伊福克斯> ’twas his intent <是他的鬼主意> to blow up the King and the Parliament <要炸飞国会和国王> Three score barrels of powder below <想用三酒桶火药粉> Poor old England to overthrow <让我们英格兰的消亡> By God’s providence he was catch’d <上帝不让他得逞,让他落入法网> With a dark lantern and burning match.<正当他提着昏暗的灯笼,把火柴划响> Holloa boys, holloa boys, make the bells ring. <孩子们,孩子们,摇动钟和铃铛> Holloa boys, holloa boys, God save the King! <孩子们,孩子们,上帝保佑英格兰王> Hip hip hoor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