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短片的评论一拖再拖,写了很久。原因是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写,但它是Oscar动画短片题名之一就又不得不分一篇给它。看过辛普森系列的会觉得该片与TV动画没什么区别。同一拨主创人员同样的思路,故事起伏的节奏都和TV动画一样一样的:从模仿机场安检对教育系统将小孩子分成三五等的吐槽,到Maggie抱着花盆在幼儿园躲避Gerald[1]的一连串追逃,以及Maggie夸张的戏剧式表演都是非常辛普森的情节。一言概之,The longest Daycare是动画工业生产的标准短片。

‘标准产品’不中听,但从票房和收视率看,能保证投资者稳赚不赔的几乎全是标准产品。孕育出第一条流水线的美国最善标准化,TV动画和漫画几乎被十几、几十年的长寿系列把持。皮克斯被认为是创新性比较强的动画工厂,但也只主打男性角色一波三折收获友情与爱情的冒险。观众若有心去比较皮克斯长片里男主角的性格,就会发现大部分主角都像极了。前年的Up讲老人完成青年时代的旧梦,还有去年的Brave以女主角和亲情作为卖点对皮克斯而言已经算是大突破。长期对观众的喜好进行总结,在创作流程和理念中极大化得实践这种经验,以模板的方式调动观众情绪的文艺作品即为主流。

maggie

由David Silverman指导的The longest Daycare是题名短片里最主流的一部,它的幽默就是主流幽默。Fresh Gaucamole也幽默但它的幽默抽象内敛不够直观;Head over heels也幽默但它的幽默是灰色无奈的对照现实。它们没有节奏明快的角色对抗,没有通俗易懂的主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动画系列作强大依托提供足以预先吸引观众的砝码。所以要比谁最适合搬上大荧幕,答案肯定是The longest Daycare。D.S在访谈里这样概括辛普森的制胜秘诀即当下美国动画的主流幽默:

With characters that are so well-defined, people like the fact the characters have such an idiotic view of the universe that they are seriously defending all the time.  We all have an idiotic view of the universe.  But I think people really see themselves like, “Well, I’m not crazy like that, but I do have my beliefs and I do stick to them with great ferocity

总结一下便是:人们喜欢看动画里的角色疯狂。他们虽认为自己不似卡通角色那样疯狂,但内心固执和牛角尖的部分又与角色隐隐合拍。

这样的创作理念更像是摸准观众的胃口对症下药,而不是作者有一个自己的故事有感而发。

The longest Daycare的制作流程也极具现代的动画工业性质。D.S自1990年起加入辛普森动画制作团队[2],他和在周刊杂志上连载的漫画家一样,身经百战、动作迅猛。 短片的制作周期非常短。2011年3月,David和其他几个人有了制作3D辛普森短片的想法,第一次会议便确定短片的主要关键,例如因为没有对话所以选择在TV动画里表现不多的Maggie为主角。接着就是招兵买马、跨国合作。3D模型由Eric Kurland带领的小组负责[3],后续的cleanup则交给韩国的动画公司。辛普森原有的2D制作管线并没有改动,增加的只是3D化的部分。短片从2012年2月底正式动工,5月份完成,其中构思所花费的时间更是少得不能再少。至于D.S在采访中大谈特谈的2D辛普森3D化,从短片依旧非常2D的效果来看并无加分。这部分工作对制作团队来说可能开拓了后续发展的道路,但对观众而言完全不重要。

D.S作为动画工业流水线的适应者和弄潮儿,在谈到大公司制作和独立制作的动画竞逐奥斯卡奖的问题上,坚决地站在大公司一边。他称奥斯卡奖没有对独立制作不公,列举的理由又自相矛盾。他指出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从诞生的1932年到1960年间,全是主流工作室获奖,肯定花落Disney、MGM卡通[4]、Warner Bros卡通[5]和UPA卡通[6]中的一家[7]。语气里有股独立制作已经分了羹,还请好自为之的意思。但对主流公司能提供更高的制作预算,在竞奖推广环节上不惜重金这样的事实[8]避而不谈。和创作力本身并无关联的外在条件对获奖机会的影响太大,D.S不正视这个问题,仅仅声称“猫和老鼠拿了奥斯卡,邦尼兔拿了奥斯卡,看不出主流工作室拿奖能有什么问题。”在我看来已经有些无赖姿态了。

由此不得不说说奥斯卡动画奖的设置。只设短片奖与长片奖会不会太笼统了?昂西动画节设置的主目录不多,但每个大类还有细分。最主要的短片和长片目录里都单设‘观众奖’,以平衡评委与观众的口味。把快餐和追求深度与艺术造诣的作品分隔开,把业界认可的和群众喜爱的作品分隔开。在短片目录里,还有更细致的分类,比如评委会特别奖、评委会新人奖、特别优秀奖等。其意义便是承认短片在开拓动画新题材、新表达上的主导地位。The longest Daycare这种跟放映了十几年的TV没区别的作品在昂西是吃不到甜头的。所以昂西动画节有一种独立新颖的气质。安妮奖可视作动画节里的奥斯卡。虽然赞助全是主流动画工厂,四大白金赞助商尽是Disney品牌,但靠着极为细致的分类保证了新锐动画和没钱的动画人的机会。Paerpman这种技术有突破、故事很不足的动画,至多拿技术性的奖项,不至于把最好的宝座占了。奥斯卡动画奖分类粗糙,历史上对独立创作也不友善,它应该更明确长片奖和短片奖的分野才对。没理由当长片奖已经是大公司天下的时候,还不赋予短片奖以提拔新视角的重任。若短片奖没一个明确的侧重点,在所谓的公平原则下,以评长片的方式评短片——大公司小制作排排坐,看谁下面更能讨评委欢心,那就没救了。借着奥斯卡的光环在观众圈还有影响力,在动画人心中则会渐渐丧失地位。

D.S所不满的独立制作分羹的现象,其实是奥斯卡动画奖保持甚至是提升质量所必须的。可以说现在做得还不够,还需继续努力。

本文亦发表于Animetaste